10月28日,第88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以下簡稱CMEF)暨第35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設計與制造技術展覽會(以下簡稱ICMD)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來自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0家品牌企業攜數萬款產品集中亮相。
本屆CMEF主題為“創新科技,智領未來”,整體展覽及會議面積近20萬平方米。為期4天的展會(10月28日—31日)還將召開60余場論壇和會議,集聚近700位業界大咖、行業精英和院士專家,為全球健康產業帶來一場高端才智交融、前沿觀點碰撞的思想盛宴。
CMEF被譽為全球醫療的“風向標”,全球眾多醫療器械企業攜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和創新科技產品亮相于此,集中展示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以及在新趨勢、新場景下的融合與創新的最新成果,引領行業的創新發展。
本屆展會共設9個展館,分別展示醫學影像、體外診斷、醫用電子、醫用光學、醫院建設、手術室、消毒感控、醫用耗材、骨科、康復養老、醫療器械生產供應鏈等領域的創新科技產品,涵蓋AI、機器人、人機交互、基因測序、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前沿技術的諸多新品。其中不乏全球首次上市的新技術新產品。
走進展館,各類黑科技“撲面而來”。記者看到,這里展出了時下國內外最新最前沿的高端醫療設備。比如,奧泰醫療展示了其全球頂尖的磁共振技術研發團隊傾力打造的全新一代?炫影1.5T超導磁共振;美林醫療帶來自主研發的肺評估儀;中核安科銳攜全球首款CT環形機架放療平臺—TOMO閃亮登場。
在備受矚目的“醫療機器人展區”,記者看到,一位參展者正坐在操作臺上,通過內窺鏡,為一朵玫瑰“動手術”,引得圍觀者躍躍欲試。據了解,今年醫療機器人展區展示了包括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全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可同時覆蓋髖關節與膝關節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以及國內首個獲批導航+自動執行骨科智能手術系統等在內的諸多創新醫療機器人產品。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越來越多地嵌入醫療行業,以及醫療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持續深化,醫療“數智化”的進程不斷提速。
“毋庸置疑,AI已經越來越被社會所接受和應用,在醫療設備制造生產上,AI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醫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原院長郭啟勇在展會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郝德明則表示,醫療質量和安全醫療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端醫療器械的支撐。尤其是人工智能產品,它們在臨床應用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醫療器械產業是大健康產業的“國之重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據《2023醫療器械藍皮書》數據,截至2022年底,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總數達到32632家,營業收入約1240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約20%,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大約27%。另據相關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營業收入約達1.3萬億元,增速12%左右。(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王旭)